湖北省知识产权局关于公布首批十大专利产业化优秀案例的通知
索 引 号 | 011055162/2025-08818 | 分 类 | 政务公开 |
---|---|---|---|
发布机构 | 湖北省知识产权局 | 发文日期 | 2025-03-11 |
文 号 | 无 | 效力状态 | 有效 |
各市、州、直管市、神农架林区知识产权局,各有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总结推广全省推进专利产业化的有效做法和典型经验,我局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专利产业化优秀案例征集与评选工作。经严格筛选与评审,现确定10个专利产业化优秀案例予以公布(具体案例见附件)。
这些案例是我省各地区、各机构在专利转化运用工作中的突出代表,在创新模式、产业推动、经济效益等方面成果显著,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引领性和可复制性,充分展现了我省在专利产业化工作中的积极探索与实践成效。
请各地知识产权局高度重视,积极组织宣传推广这些优秀案例,引导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及相关服务机构深入学习借鉴。鼓励各类主体结合自身实际,将先进经验应用于专利产业化工作中,加快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提升我省专利运用水平,为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知识产权转化交易枢纽和知识产权强省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附件:湖北省首批十大专利产业化优秀案例
湖北省知识产权局
2025年3月11日
湖北省首批十大专利产业化优秀案例
编号 | 案例名称 | 案例摘要 |
1 | 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推动CFT轨枕专利技术产业化 |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围绕钢管混凝土轨枕技术,构建“产学研用协同-专利布局-市场拓展”模式。核心专利CN201510814742.2打破德国技术壁垒,解决多项技术难题。通过联合多方开展全产业链专利布局,形成60余项专利群,建立技术标准体系。采用“自主实施+许可实施”双模式,签订2.2亿元产品销售合同、492.7万元专利许可合同,拉动产业规模产值37.2亿,推动我国铁路无砟轨道轨枕国产化,带动全产业链发展,提升了行业竞争力。 |
2 | 构建“专利布局-技术应用-产业拓展”一体化发展模式,推动基于人工智能的肿瘤早期筛查技术的大规模产业化应用 | 武汉兰丁智能医学股份有限公司围绕基于人工智能的肿瘤早期筛查技术,构建“专利布局-技术应用-产业拓展”一体化发展模式,坚持“强布局、深应用、广拓展”。通过在人工智能云平台、图像采集与识别等关键技术领域布局38项专利,构建坚实知识产权保护网。将专利深度应用于肿瘤筛查业务,优化诊断流程,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已完成超1200万例宫颈癌筛查,业务覆盖全国31个省市并拓展至海外。核心专利直接经济收益达10亿元。该模式推动医疗行业技术进步,为肿瘤早筛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
3 | 从引进到主导,专利产业化推动磷酸奥司他韦颗粒剂及其制备方法广泛应用 | 宜昌东阳光长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构建“专利布局-剂型创新-市场拓展”一体化发展路径。2005年获原研罗氏授权后,公司围绕磷酸奥司他韦积极挖掘、布局专利。凭借专利保护的创新工艺技术,持续升级生产工艺,首创奥司他韦颗粒剂型,解决儿童用药难题。“可威”占领国内流感市场主导地位,全球产量和出货量居首,保障了流感季药品供应。东阳光药凭借专利,推动奥司他韦技术产业化,从药品研发到市场拓展,成为行业领军企业,推动了医药产业发展。 |
4 | 构建高效协同的产学研合作机制,推动高性能主动减振与智能移动机器人技术走向市场 | 武汉格蓝若精密技术有限公司聚焦高校专利转化难题,与华中科技大学合作,引入知名院士团队91项专利成果。通过构建产学研合作机制、建立专利评估筛选体系、创新出资模式等,成立子公司推动产业化。这些专利打破了国外超精密主动减振技术垄断,填补国内空白,助力公司开发出高性能减振产品和人形机器人样机。公司成立半年,减振器产品销售额达5000万,产品满足高端制造需求,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 |
5 | 以点带面全链式发展,多措并举助力航天事业 | 湖北航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围绕航天飞行器热防护材料技术,获授权专利33项。其核心专利突破热防护材料技术瓶颈,系列专利覆盖从材料设计到检测全流程。凭借这些专利,公司开发出系列化产品和专业检测设备,形成一站式服务模式。2021-2024年,实现销售收入2.64亿元,成为国家高新技术和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在热防护领域占据领先地位,充分发挥了专利在推动企业发展、带动产业进步方面的关键作用。 |
6 | 发挥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作用,助推绿色高性能辐射防护超材料市场应用 | 湖北省现代纺织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在武汉纺织大学科研团队经多年研究产出多项专利成果基础上,协助成立湖北中辐新材料有限公司,推动9件核心专利转移和多件新专利申请。同时,协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推动中辐公司签约订单约400万,意向订单约5000万。专利不仅填补国内空白,还助力企业开拓市场、提升竞争力,推动辐射防护产业从依赖进口走向国产化,在民用领域不断拓展应用,引领行业技术发展。 |
7 | 专利驱动,敏声薄膜体声波滤波器“智”破垄断困局 | 武汉敏声新技术有限公司与武汉大学合作,围绕WiFiUNII1-2A和2C-3薄膜体声波滤波器技术,构建“专利创新-成果转化-产业发展”模式。在研发中,通过专利项目化管理、规避策略等,产出超150项专利,部分布局海外,打破国外垄断,形成核心专利组合。凭借这些专利,企业获得多轮融资,估值近30亿,在武汉建设生产基地,供货行业头部公司,推动高端射频滤波器国产替代,提升我国在高频通信领域的竞争力。 |
8 | “防眩光专利”驱动,维达力玻璃盖板产业崛起 | 维达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围绕“防眩光玻璃盖板及其制备方法、电子产品”专利,构建“布局-保护-应用”一体化模式,打造综合运营产业链,实现100多项专利产业化。通过专利保护,构建防护网、完善管理流程。专利技术突破普通玻璃局限,应用在主流手机上,年出口超过4000万片,新增收入近20亿元,带动6000多个就业岗位。在提升用户体验、推动行业发展、促进经济增长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创造显著经济和社会效益。 |
9 | 专利驱动玻璃多维光存储技术产业化发展 | 湖北光谷实验室围绕玻璃多维光存储技术,打造“技术研发-专利培育-产业转化”协同链条,秉持“聚焦研发、精耕专利、加速转化”原则,推动技术与产业融合。创新团队突破技术瓶颈,培育18件高价值专利,筑牢技术保护壁垒。凭借这些专利,光谷实验室与专业机构合作举办路演吸引投资,联合武创院整合资源,以“拨转股”助力项目实施。2024年8月,武汉一尧科技成立,实现技术产业化。此技术荣获2024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卓越奖,预计5-10年占据20%存储器市场份额,打破国外垄断。 |
10 | “吉诺比利”番茄:专利铸就农业科技创新典范 | 武汉楚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构建“专利集成-品种培育-产业推广”一体化发展模式,聚焦番茄种植领域整合4项核心专利,从基因调控、种子处理到种植管理全链条发力,培育出“吉诺比利”番茄品种,在高端市场占据30%份额,年推广面积10万亩,为种植户带来数亿元收入,专利不仅推动企业发展,还助力农业现代化,引领番茄种植业绿色、高效升级,为农业产业发展提供了成功范例。 |
附件: